作者:杨雪翠
魏晋时期,“清谈”之风盛行。西晋太尉王衍是有名的“清谈客”。他坐而空谈无人能比,实干时却百无一能。外敌攻晋时,王衍奉命率兵抵抗,被俘后仍在清谈玄理,最终被杀。古往今来事实证明,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。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也是如此,如果没有“起而行之”的实干精神,再精彩的谈论都是“空中楼阁”。
工作中,一些年轻干部习惯于做“清谈客”,热衷于做“评论家”,将自己置身工作之外,把“说了”当“做了”。他们不比“做功”比“唱功”,看似不贪不腐、不抢不占,可纸上谈兵、虚谈废务,其结果亦只能是大政方针落空、政策措施变味。
热衷“清谈”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些年轻干部作风漂浮,缺乏苦干实干精神,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干部“不想干事”的心态,面对急难险重的局面,他们怕担责,不敢干、不想干、不愿干。长此以往,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。
“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”。年轻干部要做幸福路上的奋斗者,牢固树立“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天再早也是晚”的效率意识,践行一线工作法,将“声音”落实成“身影”,将“清谈”转变为“实干”。要主动投身到基层的大熔炉中去,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拜人民为师,甘当“小学生”,在实践中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,增强敢斗争、能斗争的硬本领。要建立和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,实行差异化考核,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