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博达 蒙漾辉
2022年初,省委、省政府印发了《云南省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(试行)》,要求全省各级干部要大力推进作风革命、效能革命,在工作作风上大转变、在工作效能上提升。广大基层干部就应“眼勤、嘴勤、手勤、腿勤”,从“勤”字着手,切实转变作风、提升效能。
眼勤,多看“一点”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。基层干部要学会从日常繁忙的工作中“挤”出、“钻”出时间主动“充电”,多看“一点”理论知识,不断深入思考和沉淀,做到信念坚、政治强、本领高、作风硬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在提出制定政策意见建议时要考虑群众感受,善于问政于民,体现政策的民本性;在检验政策的好坏或落实是否到位时,要多看看群众“脸色”,多问问群众的感受,多听听群众的意见。
嘴勤,多问“一点”。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”基层干部要离开板凳、撂下架子,多用“土话”在街头巷尾、农家院落讲政策、话家常、问民情;要扑下身子、掏心窝子,多用“土情怀”深入群众倾听百姓“埋怨声”。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、社保、养老等民生问题,多问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“怎么做”,只有甘当深挖问题根源的“小学生”,才能根据政策理顺群众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,条分缕析,对症下药,打开群众心结。
手勤,多做“一点”。“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”为群众办实事,是检验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标准。基层干部要时刻保持双手“闲不住”,撸起袖子、甩开膀子,以“朝受命夕饮冰,昼无为夜难寐”的劲头,努力解决群众烦心事、忧心事、揪心事。要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干什么学什么,缺什么补什么,从根本上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,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,一件接着一件干,一年接着一年干,确保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“幸福指数”和“满意指数”。
腿勤,多跑“一点”。“田间地头,百姓心头。”干部从群众中来,更要到群众中去。基层干部不进农家门、不进田间地,怎知百姓冷暖?要从电脑中主动“解放”出来,除去机关作风,摆脱各类表册、总结的束缚,在春种秋收的火热实践中,撸起袖子、卷起裤腿,用“汗水味”走田间、下地头,与群众聊生活、帮生产、解难题。要结合不同“田间地头”的实际,以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”的态度,通过“投资源”“结对子”“拉项目”等渠道,将措施具体化、任务数量化、效果指标化,用自己的实干之姿温暖群众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