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唐晟
实现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,主体是农民,打造一支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,关键要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。“农民的积极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”,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,实现心往一处想、智往一处谋、劲往一处使,才能共同绘制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。
振信心。跟农民讲清楚乡村振兴到底是什么、做什么、怎么做,实现自己的家乡,自己谋划蓝图。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乡村发展,全面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、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让乡村成为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秀美家园。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建设者、也是最大受益者,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好处,真真切切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要避免“政府在干、农民在看”问题,就要跟农民讲清楚乡村振兴的内涵,讲明白能获得的福惠,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和强大力量。要让农民意识到自己的家乡也充满无限生机,也能大展拳脚、大有可为,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奋斗也能收获“幸福之果”,积极投身到“自家”乡村振兴建设上来,出谋划策,满怀信心,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旖旎图景。
振齐心。充分调动农民自主意识,激发内生动力,实现自己的家乡,自己参与建设。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,等不来、也送不来,要靠广大农民奋斗。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指出:“坚持农民主体地位,充分尊重农民意愿…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……”一如扶贫工作要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,实现“要我富”到“我要富”的思维转变,今天的乡村振兴工作,也要让农民发挥自主意识,由“要我发展”变“我要发展”,“要我振兴”变“我要振兴”,变“被动”为“主动”。要特别调动具有较强生产经营意识和能力的“中坚农民”,扮演起“头羊”角色,发挥出“吃螃蟹”精神,带头做好创新创业。要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,建立健全村干部选育管用机制,提高待遇保障和晋升空间,发挥出村干部“中流砥柱”的担当,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和乡风文明水平。要面向农民搭建起综合学习服务平台,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,开展生产、科技、文化、经营管理等技能、创业培训,拓宽农民视野,提升整体素质,培养出一批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队伍,让广大农民有能力、有干劲在乡村广阔天地上既群策群力又各显神通,齐心协力共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。
振决心。构建以党组织为引领、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格局,形成强大合力,实现自己的家乡,自己取得振兴。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,要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,厘清发展思路,做好建设规划,明确职责分工,同心协力,形成“实实在在干”“大干一场”的火热氛围。要做好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,实施好“万名人才兴万村”“万企兴万村”等行动,大力引入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,引导企业、组织机构等社会力量加大对乡村的帮扶力度,帮助农民群众明晰本地优劣势、机遇与挑战,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发展,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,坚定决心,稳扎稳打,分阶段实现发展目标,真正用辛勤劳动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,实现乡村振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