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杨丹蕊(大理市双廊镇党委)
每年都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通过招考进入基层工作,虽然在笔试、面试等各环节“大显身手”,但到了实际工作中,在政策宣传、下乡入户调查、解决群众问题等方面却犯了难,集中表现在一些年轻基层干部不会“说话”,说的话群众听不懂、不愿听,常常形成“自说自话”的尴尬场景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基层年轻干部不熟悉当地风土人情,缺少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,在和群众交流时要么高深莫测,要么冠冕堂皇,要么云里雾里。总之,就是不会说“接地气”的话。导致说不到群众心坎上,摸不清群众的具体困难,解决不好群众的实际问题,干群关系也难以拉近。
“天地之大,黎元为先。”基层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,群众工作是基层工作的总阀门,是基层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。而学会“说话”,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“敲门砖”。
学会“说话”,要多走田坎、多串门,多听多学,学习几句当地方言土话,通过与群众“拉家常”,讲讲身边的事,在无关紧要的闲谈中拉近干群距离。在政策解读和入户走访时,基层干部要先熟悉政策方针内容,以便更好转换表达方式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明白、理解。
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。”学会“说话”,不光要会说,还要“走心”,用心“说话”才能说到群众心坎上。做群众工作要从情感上贴近群众,处理群众问题要多一分耐心,多一分热情。对于能办理的事情,一定要全力以赴办好,自己不能办的,不要一句“不知道”“不是我的事情”就把群众打发走了,而是要帮群众了解怎么办、找谁办。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,群众或多或少存在抵触心理,在交流当中难免会言辞过激。这个时候,一杯热茶、一个笑脸、一句问候、一把椅子就能化解冲突,等群众平静下来,基层干部要真诚开导群众,耐心安抚群众情绪,要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、讲之以法,把道理讲充分、讲透彻,群众总会理解的。只要能做到与群众交心,群众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。